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的症状是什么?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怎么治疗?

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的症状是什么?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怎么治疗?

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

  过去认为本病系一种经血行播散的皮肤结核 是寻常狼疮的一种变型或结核疹 但无确切的结核证据 组织学虽有结核样改变 但结核菌素试验经常阴性。

目录

1.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的发病原因有哪些
2.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
3.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有哪些典型症状
4.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应该如何预防
5.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
6.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病人的饮食宜忌
7.西医治疗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的常规方法

1.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的发病原因有哪些

  1 发病原因

  尚未确定。过去认为本病系一种经血行播散的皮肤结核 是寻常狼疮的一种变型或结核疹 但无确切的结核证据 组织学虽有结核样改变 但结核菌素试验经常阴性。病程有自限性 有自然痊愈的倾向。而且常不并发有其他部位结核病灶。皮损中亦找不到结核杆菌 抗结核治疗无效 故近来认为本病与结核无关。某些细胞免疫检查显示异常。

  2 发病机制

  发病机制还不确切。过去认为是寻常狼疮的一种变型或结核疹 但无确切的结核证据 组织学虽有结核样改变 但结核菌素试验经常阴性。

2.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

  1 常并发化脓菌感染 如脓疱疮 疖及丹毒等。

  2 可并发淋巴管炎或淋巴结炎 淋巴回流障碍 而并发肢体象皮肿。

  3 可并发其它脏器的结核 如肺结核 骨结核等。

  4 本病常迁延数十年不愈 有的在萎缩性瘢痕上容易引起鳞状细胞癌 鳞状上皮癌等皮肤癌。

3.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有哪些典型症状

  原发疹为粟粒大小圆形丘疹 顶端扁平 境界明显 新疹颜色鲜红或淡红 旧疹褐红或黄红 表面覆盖灰白色鳞屑 多数簇集 但不融合 性质柔软 表面有光泽 中央可化脓 缺乏自觉症状 玻片压视呈褐红色 探针刺入法检查 有时呈阳性 对称性发生于颜面 特别以眼眶四周 眉间 鼻唇沟 上下唇 颊部较为多见 发病急剧 经过徐缓 好发于青年及中年;经过中可以自愈 愈后可遗留小瘢痕 对结核菌素低倍稀释液(1∶1000)试验呈阳性或弱阳性。

4.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应该如何预防

  加强卫生宣传 普及有关结核病防治知识 使群众做好自我检查和互相监督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早诊断 早治疗 消灭传染源 杜绝传染途径。

  开展卡介苗预防接种 增强机体的抵抗力。有效的接种可防止该病的发生。对曾经感染过结核病患者 若有相应皮肤症状 应早期诊断。

5.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

  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的组织病理检查:真皮中下层显示结核性浸润 中有上皮样细胞 郎汉斯巨细胞及淋巴细胞 偶见中央有干酪样坏死。

6.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病人的饮食宜忌

  一 食疗方:

  1.海带荷叶扁豆粥

  原料:水发海带50克 鲜荷叶3张 扁豆50克。

  制法:将扁豆洗净加水煮八成熟 放入切碎的海带和切碎的鲜荷叶 共同煮烂成粥。

  功效:海带性咸寒 可清热利水;荷叶有清热解暑键脾作用;扁豆味甘性平有键脾和中 消暑化湿功效。本食疗方适用于热毒炽盛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 有低热尿少 便干胃口不佳的病人。

  2.柴胡根丝瓜薏仁汤

  原料:柴胡30克 嫩丝瓜1条 薏米50克;

  制法:将柴胡入锅 加水煎煮去渣留汁 嫩丝瓜去皮切段 将薏米用柴胡汁煮烂加丝瓜煮将柴胡入锅加水煎煮去渣留汁 嫩丝瓜去皮切段 将薏米用柴胡汁煮烂 在加丝瓜煮5分钟即成。功效:柴胡有清热凉血疏肝作用 丝瓜性甘凉 凉血解毒 用于系统性红斑早期有发热或感冒时。

  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:

  红斑狼疮的食补类型很多 食物依其食性有平补 清补 温补三大类。狼疮病人阴虚的多 内热 血热而有热象的多 故食物应以清补 平补为主 参合温补。

7.西医治疗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的常规方法

  一 治疗

  1 西医疗法

  可参考丘疹坏死性皮肤结核。对于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 现倾向应用激素和氨苯砜治疗。中药可用消疮饮 解毒凉血汤。

  2 中医疗法

  (1)湿毒郁阻型治法除湿解毒 活血软坚。方药:白术10g 茯苓10g 枳壳10g 厚朴10g 薏仁米15g 丹参15g 丹皮15g 双花15g 连翘15g 鬼箭羽15g 夏枯草15g 野菊花15g 生牡蛎15g。

  (2)内热感毒型治法清肺胃热 活血解毒 软坚散结。方药:黄芩10g 黄连10g 生栀子10g 桑白皮15g 地丁15g 连翘15g 赤芍15g 夏枯草15g 鬼箭羽15g 野菊花15g 土贝母10g。

  (3)单方成药连翘败毒丸 活血消炎丸 散结灵。

  (4)外用药物黑布药膏 化毒散膏各半混匀外用。

  二 预后

  病程有自限性 有自然痊愈的倾向。